时间: 2025-04-25 12: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1:57
“开锣喝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敲响锣鼓,开始叫喊”。基本含义是指开始进行某项活动,尤其是某种仪式或表演,通常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
该成语源于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尤其是戏曲、杂技等表演形式。在这些表演中,锣鼓声响起,演员开始表演,观众也会因此而兴奋,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的仪式、庆典活动有关,象征着事情的正式开始。
“开锣喝道”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例如:
这两个成语都与开始某项活动有关,但“开锣喝道”更强调热闹和气氛。
在**传统文化中,锣鼓常常与庆典、节日、喜庆活动联系在一起,因此“开锣喝道”也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情感。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正式活动的开始,象征着热情与期待。
“开锣喝道”带给人的情感是兴奋与期待,联想到节日的欢庆、表演的精彩和活动的热闹。这种情感能激发人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人在语言表达中更加生动。
在我参与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大家在活动开始前纷纷打锣,气氛十分热烈。这让我思考到“开锣喝道”这个成语,正好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一个古代背景的故事中,可以这样写:“随着锣声的响起,广场上人潮涌动,热烈的欢呼声中,开锣喝道,庆典正式拉开帷幕。”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ick off”,意指某项活动的开始。虽然其字面意思不同,但在语境中都能传达出一种开始行动的兴奋感。
通过对“开锣喝道”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让我在社交场合中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增强了沟通的生动性。
何如我们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县的,每逢出门,定要开锣喝道,叫人家认得他是官。
《金瓶梅》第十八回:“西门庆喝道:‘你这厮,敢来惹我!’便开了锣。”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赵云喝道:‘贼将休走!’便开了锣。”
《西游记》第二十回:“孙悟空喝道:‘妖精,休走!’便开了锣。”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喝道:‘你这厮,敢来惹我!’便开了锣。”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命人开了锣,喝道:‘快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到了次日,一早起来,便叫人开了锣喝道,往臬台衙门去。”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胡统领立刻吩咐开锣喝道,一齐起身。”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安老爷便命人开了锣喝道,一径来到邓九公的庄上。”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次日,王胡子领着四个人,到书房里来开锣喝道。”
《红楼梦》第五回:“贾母便命开锣喝道,先叫宝玉、黛玉二人出来。”
一到挂上隐士的招牌,则即使他并不‘飞去飞来’,也一定难免有些表白、张扬;或是他的帮闲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