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3:53
成语“手挥目送”字面意思是用手挥动、用目光送别。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在送别时的情景,通常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传达出对即将离去的人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手挥目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中提到的送别情景,展示了人们在离别时常常用手挥动,目送离去的人的情形,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情感。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离别常常伴随着深厚的情感和仪式感。成语“手挥目送”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尤其是在亲友之间的情谊。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对离别的情感依然存在,并在不同场合中被广泛使用。
“手挥目送”让我联想到离别时的温暖和忧伤,特别是在送别亲友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总是让人感到心痛与温馨交织。它也让我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珍惜与他人相处的时光。
我曾在朋友毕业时,亲自到场为他送别,看到他背影渐行渐远,忍不住挥手,心中涌上阵阵不舍,正是“手挥目送”的真实写照。这一瞬间让我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
在某个秋天的黄昏,我在校园的湖边,看到一对恋人依依惜别,手挥目送,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身上,仿佛时间停滞。那一刻,我写下了一首小诗:
秋风送别情意浓,
手挥目送影成空。
眷恋无言心自许,
唯愿此情长久留。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例如,英语中的“wave goodbye”同样表达送别时的情感。不过,中文的“手挥目送”更加强调了目光的追随与情感的深度,体现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联结。
通过对成语“手挥目送”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离别这一主题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充满情感的成语,能让我的表达更为生动和有深度。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宋史·文苑传五·贺铸》:“铸貌奇丑,俗谓之贺鬼头,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白》:“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南史·文学传·江淹》:“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馀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时人谓之才尽。”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文选·嵇康〈琴赋〉》:“手挥目送者,摇手与目送也。”
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行所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