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3:44
成语“手不辍卷”字面意思是“手上不停地卷(东西)”,引申为形容人勤奋学*或工作,始终保持不懈的努力状态。它强调了持续和不懈的精神,体现了对知识和工作的追求。
“手不辍卷”来源于古代文人的学和写作惯。古时文人常常在灯下埋头苦读,手中的卷轴不断地翻动,象征着他们孜孜不倦的学*态度。虽然具体的历史典故较少,但它的内涵与古代士人对学问的追求密切相关。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勤奋学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古代,读书人以“手不辍卷”作为学*的标准。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努力追求知识和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
“手不辍卷”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学*上不懈努力的人,他们的坚持和毅力常常令人钦佩。这一成语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不懈的态度。
在我大学时,有一段时间为了准备考试,每天都在图书馆学*到很晚,虽然很累,但我深知“手不辍卷”的重要性,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加入这个成语:
夜深灯下影孤单,手不辍卷梦千般。
书卷翻飞声不绝,求知路上志愈坚。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热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ligent study”或“never give up”,它们同样强调勤奋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价值观相似:无论在何种文化中,努力追求知识都是被赞扬和推崇的。
通过对“手不辍卷”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富有表现力,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要不断追求进步。在学和表达的过程中,它为我提供了积极的心态和动力。
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清史稿·儒林传一·顾炎武》:“炎武勤于著述,又好远游,足迹遍天下。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渊博。手不释卷,尤精舆地之学。”
《明史·文苑传一·宋濂》:“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手不释卷,或未食时,虽侍左右,不妄言。”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好读《易》,手不释卷。”
《旧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于牛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大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南史·刘峻传》:“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须发,及觉复读,其精力如此,时人号曰‘手不辍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