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4:11
成语“手泽之遗”字面意思是“手的印记留下的痕迹”,基本含义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留下的影响或痕迹,通常用于形容后人或后续事物受到前人影响或启发。
“手泽之遗”源自于古代的典故,常见于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它强调了前人所做的事情对后人的影响,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传承。具体的出处可能不易考证,但可以联系到许多文学作品中对前辈影响的论述。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广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手泽之遗”在*文化中,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尊重历史和前人的智慧。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教育和传承的背景下,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学前人的经验与教训。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仿佛在提醒我们每一代人都在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它鼓励我们去探索和珍惜那些已经留下的痕迹,激励我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创造新的成就。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用“手泽之遗”来描述我受到老师教诲的影响,或者在阅读书籍时体会到前人智慧的启迪。例如,在写作时,我会反思古代诗人的表达方式,努力将其融入我的创作中,以此向他们致敬。
在某个古老的村庄里,村民们总是会讲起一位先贤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改变了村庄的命运。如今,村子里的人们依然会提到他的“手泽之遗”,那是每一个年轻人心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
在英语中,可以用“legacy”来表达类似的概念,指某人或某事对后世的影响和遗留。而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如对家族、文化、思想的传承。
通过对“手泽之遗”的分析,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重视前人对我们的影响。在学*语言和表达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使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文选·陆机〈文赋〉》:“手泽之遗,犹存于世。”
《后汉书·班彪传》:“手泽之遗,足以自慰。”
《汉书·艺文志》:“手泽之遗,传之无穷。”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手泽之遗,吾何敢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手泽之遗,无以加也。”
潘岳《悼亡赋》乃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