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13:15
成语“一死一生”的字面意思是“一个死去,一个活着”,基本含义是指在危急关头,生死之间的对比,通常用于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经历或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的情形。
“一死一生”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表达的生死对比和紧张感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战争、冒险故事和英雄传说中,常常描述人物在生与死之间斗争的情节。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生死观念深厚,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常常是文学、哲学和中探讨的主题。成语“一死一生”反映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面对重大挑战和危机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人生中的重大关卡与挑战,面对生死攸关的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坚持。它也提醒我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困难。
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我和朋友们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生死未卜,经历了“一死一生”的考验。最终我们安全下山,这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在某个寒冷的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一死一生”的往事。那时的我们,曾在生死边缘徘徊,最终迎来了新的曙光。
在英语中,“life and death” 或 “to be on the brink of death” 可以与“一死一生”相对应,强调生死之间的对比和紧迫感。不同文化中对于生死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虽有差异,但在生死攸关的情境中,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相似的。
通过对“一死一生”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生死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勇气与生存意志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中,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晋书·王导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后汉书·马援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汉书·张耳陈馀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死一生,交情乃见。”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西汉时期,廷尉翟公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天下有识之士,因此家中宾客很多,因而有人嫉妒进谗言,汉武帝罢免了他的官职。平时门上的常客不上门了,而且绕道而行。后来翟公官复原职,那些人又回来,翟公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情知白日不可私,~何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