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9:42:43
“诘曲聱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拗曲的语言和艰涩的声音”。它形容文字或语言晦涩难懂,或表达方式复杂,难以理解。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通俗、不易于交流的文辞。
“诘曲聱牙”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杂说》。其中“诘曲”指的是曲折、复杂的表达方式,“聱牙”则形容言辞难以发音,表达不清。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语言表达的重视,强调了语言的清晰与简洁的重要性。
“诘曲聱牙”常用于文学评论、学术讨论和日常对话中,尤其当讨论某篇文章或演讲的表达方式时。它可以用来形容学术论文、复杂的法律文件或难以理解的文学作品。
同义成语:晦涩难懂、深奥难解
反义成语:通俗易懂、明了简洁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对于文字的讲究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成语“诘曲聱牙”体现了对清晰表达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背景下,简洁明了的表达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仍然具有适用性。
“诘曲聱牙”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负面的,常常联想到复杂、繁琐的表达方式可能带来的困惑和不便。这种语言的复杂性可能使交流变得困难,影响沟通的效率。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需要撰写报告和论文。起初,我也曾写出一些诘曲聱牙的文字,但后来意识到这样的表达会让读者感到困惑,于是逐渐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
在一首自创的诗中,尝试使用“诘曲聱牙”:
言语如山岚,重重叠叠难分明,
诘曲聱牙绊行舟,愿君听我心声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onvoluted language”,意指复杂而难以理解的语言。然而,在不同文化中,对语言的简洁性和清晰性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文化中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复杂的修辞手法来展示文学性。
通过对成语“诘曲聱牙”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语言表达的清晰和简洁对于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时刻关注表达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审其往来踪迹,以察知周召二公陈诰纳诲心事,于~中而如闻其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