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3:04
“有家难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有家却难以奔向”,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即使有归属之地也难以回去,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无助的状态。它隐含着对家庭的思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有家难奔”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献来源,但其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游子思家的情感和对家庭归属感的关注。这种情感在**传统文化中十分常见,许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表达过类似的情感。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在以下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代表着温暖、归属和安全感。然而,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加剧,使得许多人面临“有家难奔”的现实,频繁的迁移、打工以及都市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对家的渴望更加深切。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在外漂泊的游子,无论生活多么繁忙,心中始终挂念着家。它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情怀,令人感到悲伤而又温暖。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长时间的外地学*,虽有家在身边,但因为学业繁重,常常无暇回家。每当我想起家中的亲人,心中总有一种“有家难奔”的酸楚,渴望能与他们团聚。
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我常常感到“有家难奔”,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让我倍感温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虽然表达的情感略有不同,但都涉及到家庭和归属感的主题。
通过对“有家难奔”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反思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不忘回望心灵的归宿。
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根,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董卓有家难奔,乃西入长安。”
《后汉书·袁绍传》:“绍有家难奔,乃北走幽州。”
《汉书·王莽传》:“莽有家难奔,乃匿于南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有家难奔,乃东走彭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7卷:“弄得我~,有国难投,叫我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