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0:14
成语“一家之主”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家庭的主人”,通常用来指代家庭中的男性长辈或领导者,表达其在家庭中掌握权力和责任的地位。其基本含义是家中的决策者,负责家庭的经济、教育、管理等事务。
“一家之主”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概念源于传统的家族观念。在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长(通常是父亲)被视为家庭的权威,负责家庭的生计和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对家庭中负责人的一种尊称。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相对广泛,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一家之主”代表着男性的权威地位,而现代社会中,这一观念正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崇尚平等,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家长制逐渐被更加民主的家庭结构所取代。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责任感,同时也引发对传统家庭结构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平等与合作在家庭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形:当家里需要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时,父母会共同商讨,而不是单凭一方的意见。我认为这体现了一种更加现代和开放的家庭观念。
在一首关于家庭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温暖的家中,
你是那一盏明灯,
一家之主的身影,
照亮了每个角落的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ead of the household”,指家庭的领导者。不同文化中对家庭领导者的认知和角色定义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家庭决策通常是夫妻共同参与,而在某些文化中则依然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
通过对“一家之主”的分析,我认识到家庭角色在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家庭结构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文化内涵和社会语境。
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二》:“窦太后,一家之主,政事多出其手。”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一家之主,内治外和。”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谓一家之主,欲以身率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之宗室,一家之主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家之主,不可以不慎。”
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