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40:38
“跖犬噬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跖犬(贱犬)咬尧”,其中“跖犬”指的是低贱、不值一提的狗,而“尧”则是指古代**的贤明君主尧帝。整体含义指的是一些低贱的东西(或人)对伟大人物的攻击或伤害,寓意对高尚事物的诋毁与不屑。
该成语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提到尧帝的伟大与一些不值一提之物的对比,反映出对高尚品质的蔑视和对卑劣行为的批判。成语通过对比,强调了伟大与渺小之间的鲜明对立。
“跖犬噬尧”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尊重贤者与批判小人的传统由来已久。“跖犬噬尧”所蕴含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网络暴力与舆论攻击时,人们常常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那些无理批评的蔑视。
“跖犬噬尧”带给人一种愤慨与无奈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小人所扰的伟大人物,产生对高尚品质的敬仰与对卑劣行为的反感。
在一次讨论某位公众人物时,我提到了“跖犬噬尧”,指出虽然他受到了一些不实指责,但我们应该专注于他的贡献,而不是去理会那些无关紧要的声音。
在一首诗中:
高山巍巍,尧风浩荡,
卑犬狂吠,徒自失望。
忍辱负重,志在千里,
何惧跖犬,终见天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例如,在英语中,“barking dogs seldom bite”意指那些吠叫的狗往往不会咬人,或许可以与“跖犬噬尧”形成一定的对比与讨论,反映小人物的声音与大人物的理想之间的差距。
通过对“跖犬噬尧”的学,我认识到高尚与卑劣的对比不仅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批评时,要保持冷静与理智,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价值观,在语言学与表达中更为准确、有力。
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