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7:32
成语“浑身是胆”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全身都是胆子,形容这个人非常勇敢,毫无畏惧的表现。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心中充满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浑身是胆”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虽然这个成语并没有直接引用,但王勃在诗中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和勇敢无畏的气概,确实为后世赋予了这个成语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成语背后的“胆”字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勇气,因此演变为形容人的勇敢特质。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极大勇气的人,适合在文学作品中、日常对话中以及演讲中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个勇敢的英雄时,或是在鼓励他人勇往直前时,均可使用此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被视为美德,尤其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往往被描绘成“浑身是胆”的形象。现代社会中,勇气依然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面对各种生活挑战时。
“浑身是胆”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激励和振奋的感觉,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的人。它不仅能激励自己,还能鼓舞他人,使人感受到勇气的力量。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感到非常紧张,但我告诉自己要“浑身是胆”,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演讲。这次经历让我更加认可勇气的重要性,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有信心。
在一个勇敢者的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片火海之中,他浑身是胆,心中涌动着不屈的信念,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呐喊着:‘勇气是我的铠甲!’”
在英语中,表达类似含义的短语有“full of guts”或“brave as a lion”,都用来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虽然各国文化对勇气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勇敢的品质在各文化中都受到赞赏。
通过对“浑身是胆”这个成语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勇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帮助我增强了勇敢的心态,激励我不断前行。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叔宝道:‘小弟当时在临潼山,有浑身是胆的豪杰,与小弟对敌,小弟慌忙中,逃命抵庄,那时浑身乱颤,今日牙桩边,还粘着一点血迹。’咬金道:‘这事不妨,我如今与你烘干了。’”
《聊斋志异·侠女》:“女殊不语,蓦地出门,以指弹扉者三,豁然顿辟,即以手推周,周觉身摇摇如驾云雾,已而落地。视之,则堕立村外。气结马鬣,移时方已。以马策挝门,家人惊起,扶入舍中。女望见之,色喜曰:‘郎君浑身是胆,真吾夫也!’”
《水浒传》第十三回:“杨志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如今赦了俺们罪犯,洒家今来收的一担儿钱物,待回东京,去枢密院使用,再理会本身的勾当。打从这里经过,顾倩庄家挑那担儿,不想被你们夺了。可把来还洒家如何?’那汉道:‘我枉自做了男子汉,浑身是胆,争奈没个道理入脚处。你今既说起,我且放你过去。’”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从平江南。云浑身是胆,所向无前。”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将。于是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乌江,乃自刎。项王浑身是胆,然终不免于败。”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凶猛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