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7:12
成语“楚管蛮弦”字面意思是指楚地的管乐器和蛮族的弦乐器。它用来形容不同地方或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强调地域文化和风格的差异。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在艺术或文学中,强调风格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楚管蛮弦”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在这篇序文中,王勃以“楚管蛮弦”来描写音乐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楚地以管乐闻名,而蛮地则以弦乐著称,二者的结合象征着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音乐和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楚管蛮弦”反映了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也传达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的交融愈发明显,这一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多样性中寻找共鸣。
“楚管蛮弦”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仿佛能听到不同文化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这种联想激发了对多元文化的思考,也让人意识到艺术与文化的包容性与广泛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加过一场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会,演出中融合了**的古筝与西方的小提琴,正是“楚管蛮弦”的生动体现。这种跨文化的音乐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美妙交融。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酌思故乡,
楚管蛮弦声声长。
不同音律共交响,
和谐共生醉月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cultural fusion”来表达,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融合可能会产生出新颖的艺术形式,比如爵士乐的多种音乐风格的结合。
通过对成语“楚管蛮弦”的学,我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了如何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增强了我对表达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忽听得窗外有人弹起楚管蛮弦来,那声音凄凉哀怨,令人心碎。”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楚管蛮弦夜深吹,月明风细时。”
明·杨慎《升庵诗话·楚管蛮弦》:“楚管蛮弦,皆南方之乐,其声清越,其韵悠长。”
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楚管蛮弦清更咽,燕姬春望愁难歇。”
唐·李商隐《燕台四首·冬》:“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