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0:53
“凄风楚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悲凉的风”和“楚地的雨”。它通常用来形容萧瑟、凄凉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悲伤、孤独的情感状态。该成语常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相联系,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气氛。
“凄风楚雨”源自古代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辞》。其中,楚地以多雨而著称,凄风楚雨则反映了楚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征。成语中“凄风”与“楚雨”结合,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意境,常用于表达离别、思念或忧伤的情感。
“凄风楚雨”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凄风楚雨”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离别、思念、孤独等主题相联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敏感。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变化,但这种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依然能够引起共鸣,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分离时。
“凄风楚雨”给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孤独的感受,常常让人联想到离别、思念或困境中的无奈与哀伤。这种情感反应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促使我们更加敏感地关注周围的情感状态与环境变化。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孤独与迷茫,常常在雨天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心中便浮现出“凄风楚雨”的意象,仿佛那段回忆被雨水冲刷,愈发模糊却又难以忘怀。
在一首诗中:
凄风楚雨夜漫漫,
孤影独行泪千缠。
月明点滴思悠悠,
何时再见旧时欢。
这首诗通过“凄风楚雨”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情感,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英语中,与“凄风楚雨”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ormy weather”,但其情感内涵可能不如中文成语那样丰富。许多文化中都有通过自然现象表达情感的传统,例如“raining cats and dogs”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表达心情的低落,但通常更侧重于天气本身。
通过对“凄风楚雨”的学,我意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传达情感与文化的载体。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背景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这种对情感与自然相结合的理解,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使用,使其更具深度和韵味。
[女]每于凄风楚雨之时,常思归去。
《古文观止·韩愈·进学解》:“夫天之所以与我者,岂徒以文字哉?亦将以其志也。志之所向,金石为开,鬼神为避,而况于人乎?故君子之学,必先立其志。志立而学问随之,学问成而事业随之,事业成而名誉随之,名誉成而福禄随之。是故君子之学,以立志为先,以学问为次,以事业为终,以福禄为末。今之学者,志不立而学问不成,学问不成而事业不成,事业不成而名誉不成,名誉不成而福禄不成,是故君子之学,以立志为先,以学问为次,以事业为终,以福禄为末。”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诗三百首·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聊斋志异·聂小倩》:“是夜,凄风楚雨,小倩独坐灯下,思绪万千。”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那日正是凄风楚雨之时,宝玉病中,黛玉来看他。”
清·程麟《此中人语·田螺妖》:“每于~之时,常思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