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3:41
“冠盖如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云彩一样的帽子和车盖,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数众多,通常用来形容前来参加某种活动的人群气势宏伟,或者是形容名人、显贵云集的场面。基本含义是指场面盛大、热闹。
“冠盖如云”出自《史记·平原君赵成》,其中记载了平原君赵成的豪华和气派,常常有众多宾客莅临,场面壮观。成语中的“冠盖”指的是古代的帽子和车盖,象征着官员和贵族,结合“如云”则强调人数之多,气氛之盛。
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各种盛大的场合,如:
同义成语: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人数之多,但“宾客盈门”更侧重于客人,而“人山人海”则强调场面的拥挤。
反义成语:
“冠盖如云”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名望和地位的重视。在古代,权贵聚集的场合往往被视为盛事,也体现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形容大型活动、聚会时,能够传递出一种热闹、繁荣的气氛。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盛大的节庆或重要的活动场景,感受到热情、欢快的氛围。它在表达某种场合的热闹时,能引发一种回忆与期待的情感。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我用“冠盖如云”来形容我们班级的参与人数,大家都兴奋地分享彼此的近况,场面非常热闹。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庆典之时,宾客如云,
号角阵阵,笑语盈门。
旧友相聚,情谊如酒,
此刻良宵,乐在心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ea of people”或“a crowd like no other”,都强调了人多的场面,但可能没有“冠盖如云”那种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冠盖如云”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准确、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场景。
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文章为一时之冠,冠盖如云,士大夫争传之。”
《晋书·王导传》:“导为政以宽,务在清静,百姓爱之,冠盖如云。”
《文选·左思·吴都赋》:“冠盖如云,城阙相望。”
《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冠盖如云,七府并盛。”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冠盖如云,宾客满堂。”
~,急侦之,乃一吏部郎经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