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4:15
成语“冠袍带履”字面意思是指头戴帽子、身穿袍子、系上带子、穿上鞋子。引申义上,常用以形容人们穿着整齐、得体,或指代一种正式的着装状态。它强调了着装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通常在特定场合中使用,表达对仪表的重视。
“冠袍带履”的来源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古代的服饰文化有关。汉代及之后的文人雅士,普遍重视衣着,尤其是在参加正式场合时,穿戴得体被视为礼仪的一部分。相关的文献和典故较少,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对礼仪的重视密切相关。
“冠袍带履”通常用于描述正式场合的着装要求,如婚礼、升学典礼、商务会议等。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物的外貌或风度,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例如,在历史小说中,描写一位官员在朝堂上“冠袍带履”,便能让读者联想到他的权威和地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衣着不仅仅是个人的审美体现,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着装规范,体现了对礼仪和传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袍带履”虽依旧适用,但在某些场合可能会显得有些拘谨,尤其是在休闲和创意行业。
“冠袍带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多为尊重和庄重。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压力和束缚,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过于正式的着装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它促使我们思考身份与外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中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面试时我曾遵循“冠袍带履”的原则,选择了正式的西装与领带。结果不仅让我自己感到自信,也给面试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让我认识到,得体的装扮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晨曦微露冠袍带,
步履轻盈赴朝来。
礼仪之道心自知,
风度翩翩展才华。
这首诗表达了在正式场合中,通过得体的着装与自信的姿态,展现个人风采。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ressed to the nines”,意指打扮得非常讲究,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这种表达同样强调着装得体的重要性,但在文化背景和具体场合上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冠袍带履”的学*,我深刻认识到着装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自我形象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提高交流的效果。
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只见他冠袍带履,甚是齐整。”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只见那人冠袍带履,甚是齐整。”
《聊斋志异·聂小倩》:“见一少年,冠袍带履,容貌甚都。”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只见那人冠袍带履,甚是齐整。”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忙将冠袍带履一一整理停当。”
昌平王~穿戴好了,起身走出来上了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