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8:13
成语“浩浩荡荡”字面意思是形容水流浩大,气势磅礴。基本含义则指场面宏大、气势壮观,通常用于描述人群、队伍或某种活动的壮观场面。
“浩浩荡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中“浩”字有汹涌、浩大之意,而“荡荡”则形容气势磅礴,气氛雄伟。此成语在古代主要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气氛,后逐渐引申至人群、活动等场景。
在不同语境下,“浩浩荡荡”可以用来形容:
文学作品: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或盛大的场面。
日常对话:形容某个活动或活动参与者众多。
演讲:用来形容某项事业的气势和前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常常用来表达气势、力量和团结的概念。“浩浩荡荡”不仅可以形容人群的壮观场面,还可以引申为一种社会或集体行动的精神,体现出团结和力量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大型活动或重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浩浩荡荡”常带有积极、壮丽的情感色彩,给人以震撼和激励的感觉。它联想的场景往往是欢快、热烈的,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与集体荣誉感。
在一次组织的社区活动中,我使用了“浩浩荡荡”来形容参与人数的众多,强调了大家的热情和团结。这一表述,使得活动显得更加盛大,也增强了参与者的归属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春风送暖花开时,
浩浩荡荡游人至。
百花争艳齐欢笑,
共赏春色人心醉。
通过这种方式,将“浩浩荡荡”融入诗歌中,表达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rand and magnificent”,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然而,中文中的“浩浩荡荡”更强调自然的壮观与人群的气势结合,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通过对成语“浩浩荡荡”的学,我理解到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场景,还能传达出一种集体力量和气势的情感。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更丰富的词汇选择和表达方式。
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后汉书·班超传》:“浩浩荡荡,天下之至远也。”
《汉书·王莽传》:“浩浩荡荡,天下之至盛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浩浩荡荡,天下之至强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浩浩荡荡,天下之至大也。”
《尚书·禹贡》:“浩浩荡荡,禹之功也。”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