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0:20
“猴子搏矢”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猕猴与箭矢搏斗,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徒劳无功、无所作为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做某件事情时,不自量力,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或失败。
“猴子搏矢”这一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中猴子试图抓住射来的箭矢,结果只会徒劳无功。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警示那些不具备能力却盲目尝试挑战困难的人。虽然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它反映了人们对愚蠢行为的批评和对智慧选择的推崇。
“猴子搏矢”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批评某些人的行为。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盲目冒险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提醒朋友在做某件事情时要量入为出;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这个成语来强调理智和谨慎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智慧和聪明才智被高度重视,而“猴子搏矢”则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考虑后果和自身能力。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时,强调理智和周全的准备。
“猴子搏矢”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与嘲讽。它使我联想到那些因为盲目冒险而失败的人,常常让人感到可笑又可悲。这种情感反应在思考和表达中提醒我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也曾经像“猴子搏矢”一样,试图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结果遭遇了失败。之后我意识到,充分的准备和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是成功的关键。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森林深处猴子狂舞,
箭矢飞来无所畏惧。
自不量力搏风浪,
终成笑谈谁知处。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猴子搏矢的愚蠢和最终的无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意指朝错误的方向努力。两者都强调了行为的无效性和盲目性,但“猴子搏矢”更具形象性。
通过对“猴子搏矢”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量入为出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清醒,避免盲目行动。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吴王乘船到长江沿岸的一座猴山游玩,很多猴子见人来了就害怕地逃跑,惟独一只猴子从容不迫地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表现它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射它,它灵巧接住了箭。吴王命令助手们齐射,那只想表现的猴子最终给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