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3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9:40
“此心耿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这个心情(心思)明亮而清晰”。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或坚定的信念,或者说明某人的内心情感非常真挚、真诚。
“此心耿耿”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句为“此心耿耿,岂能为妾所惑”,表达了王允内心的坚定与清晰。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内心情感的重视,以及对真诚情感的追求。
在日常对话中,“此心耿耿”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对某种理想或情感的坚定不移。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理想的追求。在演讲中,也可以用来激励听众,强调心中信念的重要性。
“此心耿耿”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真诚与坚定,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自我实现和内心信念的语境中。人们在追求目标和理想时,常常引用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和他人。
“此心耿耿”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情感常常鼓舞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信心和勇气。
在我个人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遇到困难与挑战,但我总能提醒自己要“此心耿耿”,保持对目标的信念。例如,在准备考试时,我会告诉自己要心中有数,努力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此心耿耿”:
晨曦初露心不惧,
此心耿耿向前行。
风雨兼程不言弃,
愿乘东风逐梦生。
在英语中,可以用“steadfast”或“resolut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坚定的立场与信念。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表达坚定信念的情感上,两者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此心耿耿”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内心坚定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醒我保持真诚与信念。这个成语在我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鼓励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虽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宋史·岳飞传》:“此心耿耿,誓死报国。”
《后汉书·班超传》:“此心耿耿,志在边疆。”
《汉书·王莽传》:“此心耿耿,忠于汉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此心耿耿,忧国忧民。”
《左传·宣公十五年》:“此心耿耿,不忘于怀。”
~,天日为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