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4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23:40
“有心无力”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有心想做某事,但没有能力去做”。它反映了一种心理状态,即虽然内心渴望或希望去实现某个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能力不足、条件限制等),无法付诸实践。
“有心无力”的成语来源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献中,通常用于表达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学出处,但在古代诗词和散文中,多次出现对这种心态的描述,强调了人的愿望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心无力”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情感状态、集体的努力、甚至是社会现象。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努力与能力的关系常被强调,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心无力”体现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人在追求目标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依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有心无力”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无奈和沮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努力拼搏却未能如愿的人们,容易引发对自身能力不足的反思。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因为某个学科的理解困难而感到有心无力。我努力去学,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调整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心中有梦千千结,
可惜力*难成全。
有心无力皆无奈,
唯愿明朝再图篇。
在英语中,可以用“willing but unab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表面上相似,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文化通常会更强调个体的能力和努力,而**文化则更倾向于强调环境和条件对个人努力的影响。
通过对“有心无力”的学*,我认识到了在表达情感和诉说经历时,如何更好地传递一种无奈的心境。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学会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与环境,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
《资治通鉴·唐纪》:“李敬业有心而无其力,是以不能成其功。”
《后汉书·袁绍传》:“绍有心而无其力,是以卒不能成其志。”
《汉书·王莽传》:“莽有心而无其力,故终不能成其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有心,而力不足,是以不能胜。”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心而无力,虽欲行之,不可得也。”
李惠翁,你既然有这门路,就赶快去找保人罢,兄弟是~,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