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9:27
“图谋不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策划不正当的事情”。其中,“图谋”意指策划、打算,而“不轨”则意味着不正当、不合规范。整体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暗中策划不正当或违法的活动,带有负面的含义。
“图谋不轨”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它的构成元素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类似的表达可以在《史记》《汉书》等古代史书中找到,通常用于描述一些阴暗的阴谋或不法行为。在古代,尤其是在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图谋不轨”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阴谋和权力斗争的故事屡见不鲜,“图谋不轨”常常与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中,警惕不法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图谋不轨”在表达时常带有警惕和负面的情感,提醒人们对身边的阴暗面保持警觉。这种情感也反映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人,他表面上热情友好,但背后却频繁地散播谣言和制造矛盾。后来我用“图谋不轨”来形容他的行为,帮助我更清晰地表达对他的看法。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细雨轻飘迷雾间,
心藏图谋不轨言。
权谋如影随身影,
谁能解我心中闲。
在英语中,可以用“conspiracy”或“malicious inten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些词汇在含义上接近,但“图谋不轨”更强调一种阴暗的策划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恶意。
“图谋不轨”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特别是成语在表达复杂情感和思想时的有效性。在学*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这个成语的理解帮助我更好地把握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性。
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阴图谋不轨,欲倾朝政。”
《后汉书·袁绍传》:“绍阴图谋不轨,欲并天下。”
《汉书·王莽传》:“莽潜图谋不轨,欲篡汉室。”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阴与楚怀王谋,欲图谋不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人图谋不轨,将以伐我。”
三国时期,孙权死后,10岁的儿子孙亮继位,朝政由大将军诸葛恪、会稽太守滕胤共同辅政,偏将军孙惏谋害滕胤,势力逐渐增强,开始胡作非为。孙亮想除掉孙惏反而被他赶下台,迎立孙休为皇帝,孙休还未登基,他又想图谋不轨被虞汜制止
你们给我们来的公函,说我们~……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