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6:28
“发奋图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发奋”指努力奋发,“图强”指谋求强大。整体含义是指通过努力奋斗来追求强大、进步或成功,常用于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奋发向上。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后汉书·光武帝纪》:“发奋志节,图强自振。”这里强调了个人的志向与努力。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奋斗”的价值观,强调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命运。
“发奋图强”常用于各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奋斗被视为美德。成语“发奋图强”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竞争和挑战时,依然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它在教育、职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鼓励人们努力实现个人目标。
听到“发奋图强”这个成语时,常会联想到奋斗的辛苦、成功的喜悦。它唤起了对努力拼搏的向往,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我在面临困难时不退缩。
在我的学生活中,曾经面临过一次重要的考试,起初觉得压力很大,但我告诉自己要“发奋图强”,于是制定了详细的复计划,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努力的重要性。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年轻人在逆境中如何“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梦想。例如: “在那个小镇上,年轻的李明总是默默无闻。但他心中燃烧着发奋图强的火焰,日日夜夜地学*,努力提升自己。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了小镇上的骄傲。”
在英语中,可以用“strive for excellence”或“work hard to achiev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努力和追求成功的重要性,但可能不如“发奋图强”那样强调个人的内在动力和决心。
通过对“发奋图强”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出奋斗和努力的精神,激励自己和他人不断追求进步。
无知丕士麦才智过人,发奋图强,于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发奋图强,以御外侮。”
《宋史·岳飞传》:“岳飞发奋图强,誓死报国。”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发奋图强,中兴汉室。”
《后汉书·班超传》:“超发奋图强,以报国恩。”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怒,发奋图强,欲以一战定天下。”
~、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