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3:19
成语“一发破的”的字面意思是“一发”指放出一箭,“破的”指击中目标,意指目标明确,一击即中。基本含义是形容做事情果断、迅速,一下子就达到目的,通常用于形容策略、行动的成功。
“一发破的”这一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字面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或狩猎场景。在古代,弓箭是重要的武器,射中目标的能力象征着精准和高效。因此,这个成语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这个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蕴含着智慧和哲理,强调效率和决断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强调“效率”和“精准”的价值观日益凸显,成语“一发破的”在这种环境下显得尤为适用。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联想到果断、聪明和成功的形象。它能够激励人在面对挑战时采取积极行动,追求更好的结果。
在我过去的学*和工作经历中,曾经有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制定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并迅速实施,最终项目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发破的”的重要性。
在某次领域的探索中,我写了一首小诗:
箭矢如虹直冲天,
一发破的目标前。
信心满怀奔向远,
成功在握笑声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hit the bullseye”,意指准确无误地达到目标。虽然两者都强调精准和效率,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成语“一发破的”的学,我了解到其在表达果断和成功方面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果断行动。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显得尤为重要。
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宋史·岳飞传》:“飞进军硖石,破金人于硖石,斩其将韩常,金人败走。”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矢破的,百发百中。”
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王恺和王济经常在一块打赌比赛,王恺有一头快牛叫“八百里蛟”,他们射箭比赛拿它作为赌注。王济一箭射中目标并赢得此牛,又将此牛杀死,取牛心而食,让王恺十分沮丧,自叹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