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29:01
成语“膺箓受图”由“膺”、“箓”、“受”和“图”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接受符箓和图纸”,其中“膺”意为接受,“箓”指道教的符咒或法器,“受图”则是接受图纸或图案。该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接受某种使命或任务,尤其是在**或神秘的背景下。
“膺箓受图”源自道教文化,反映了古代道士接受某种神秘力量或任务的仪式。具体的文献出处不易考证,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与道教的传承、法术的施展等相关,象征着权威和责任的继承。
该成语可用于、哲学或文学作品中,表达接受使命或责任的意义。例如,在描述一个人被选为某个领袖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此外,它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使用,表示某人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或职责。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教文化,符箓和图纸常常与神秘、灵性有关。膺箓受图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责任感,还反映了道教徒对神秘力量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道教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这一成语仍然可以用来形容各种责任的接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膺箓受图”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责任与使命感的重大。它不仅仅是一种接受,更是一种承诺和担当。这使我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责任时,更加认真和谨慎。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我被任命为项目的负责人,感觉就像“膺箓受图”一样,肩上承载着团队的期望与责任。这种感觉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确保项目的成功。
在古老的道观中,年轻的道士在焚香念咒后,终于膺箓受图,手握符箓,踏上了寻找失落宝藏的旅程。他的心中充满了无畏与期待,仿佛那神秘的力量已在他的血脉中流淌。
在英语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to take on a mantle”或“to accept a calling”可以表达类似的意义。它们也都涉及到接受责任和使命的主题,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责任的重视。
通过对“膺箓受图”的深入分析,我对责任与使命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还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