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9:48
“悲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中“悲”表示悲伤,“愤”表示愤怒,“填膺”则意为充满胸膛。字面意思是心中充满悲伤和愤怒,形容人因受到严重的打击或不公正的对待而感到极度的悲痛与愤慨。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绘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或苦难时的反应。
“悲愤填膺”出自《左传》,原文为“义不容辞,悲愤填膺”。成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非常强烈,面对不公正的事情,常常会产生强烈的悲愤情绪。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正义和道德的重视。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悲愤常常与忠义、正义感相联系,强调对不公的强烈反应。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悲愤填膺”这一成语仍然有其适用性,尤其在讨论社会问题、历史或政治现象时,能够引起共鸣。
“悲愤填膺”一词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强烈的共鸣。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正义奋斗的人们,尤其是在历史的重大时刻,面对不公而勇敢发声的人。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愤怒和悲伤,也激励人们关注社会公义。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关于朋友遭遇不公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和悲伤,因此我用“悲愤填膺”来形容我的感受。这让我意识到,表达情感的力量是重要的,它不仅帮助我宣泄情绪,也让周围的人理解了事情的严重性。
在我创作的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悲愤填膺”融入其中:
悲愤填膺夜未央,
月照孤影心如焚。
正义何时方得见,
愿将怒火化作灯。
在英语中,类似于“悲愤填膺”的表达有“filled with rage and sorrow”。不过,英语中并没有一个与其完全对应的成语,通常需要用多个词汇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通过对“悲愤填膺”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强烈情感时的独特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将继续探索和运用这样的成语,以增强我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效果。
草头朝露,贵贱都虚度。悲愤填膺莫诉,壮怀孤负。
《晋书·王敦传》:“敦闻之,悲愤填膺,乃起兵讨司马越。”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操闻之,悲愤填膺,乃引兵而西。”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悲愤填膺,乃起兵讨董卓。”
《汉书·王莽传》:“莽既死,天下大乱,百姓悲愤填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悲愤填膺,乃引兵而东。”
曹植听了这个题目,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