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51:38
成语“填街溢巷”字面意思是指街道和巷子都被填满,形容人或物极其繁多,拥挤不堪。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情况非常热闹,特别是人群非常多,常用于描述人流密集的场景。
“填街溢巷”并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由“填”、“街”、“溢”和“巷”四个字组成,表达了空间被填满的状态。类似的成语往往与民众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有关,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繁忙与热闹。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多、场面热闹的场合,如节日**、市场交易、演出活动等。它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渲染气氛,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场所的拥挤程度,甚至在演讲中也可以适用于强调人们的参与感。
“填街溢巷”在**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中尤为常见,体现了人们对热闹、团聚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这一成语也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中常常出现人流密集的现象。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节日的欢庆、热闹的市场和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团聚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大型的音乐节,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真是“填街溢巷”。那种热闹的感觉让我深刻体验到人们对音乐和文化活动的热爱。
在春天的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春风送暖花千树,填街溢巷皆欢声。笑语盈盈人如潮,春日长留意自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rowded streets”和“teeming with people”,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但都同样传达了人多的意思。不同文化中对于人多热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在于都反映了社交和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通过对“填街溢巷”的学,我体会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态度。在语言学中,理解并运用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
《唐才子传·李白》:“白之诗,一时传诵,填街溢巷。”
《清史稿·文苑传·纳兰性德》:“性德之词,一时传诵,填街溢巷。”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之诗文,一时传诵,填街溢巷。”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之文,一时传诵,填街溢巷。”
《晋书·王导传》:“时人谓之‘填街溢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