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1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6:36
成语“人神共愤”由“人”和“神”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人类和神灵共同愤怒。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因某种事情的恶劣而使得世人和神灵都感到愤怒,通常用于描述极其不公正或令人愤慨的事情,强调其影响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人神共愤”最早见于《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师徒在面对妖邪、恶行时,常常感到愤慨不已。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神话文化中人类与神明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道德的共鸣与愤怒的普遍性,常用于批评社会的不公与恶行。
在不同语境下,“人神共愤”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人神共愤”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正义与道德的重视,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神灵之间的共鸣。现代社会中,该成语仍被广泛使用,尤其在面对社会不公时,能够引起共鸣和关注。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社会**和抗议活动中人们的团结与愤怒。它也提醒我在面对不公时,保持正义感的重要性。使用这个成语时,能够传达出坚定的立场和强烈的情感。
在工作中,我曾参与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当我们发现某企业严重污染环境时,大家都感到人神共愤,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了对该企业的关注和整改。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神共愤”的力量。
在一首诗中应用“人神共愤”:
苍天不忍泪满天,
人神共愤怒难言。
恶行何时得偿还,
正义终会显光芒。
这首小诗通过“人神共愤”表达了对不公行为的愤怒和对正义最终会实现的信念。
在英语中,类似于“人神共愤”的表达可以是“the wrath of the people and the heavens”,虽然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在描述公众愤怒与道德呼声时,常用“public outrage”或“universal condemnation”。这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不公行为的共同反应。
通过对“人神共愤”的学,我更加理解了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和公众情感的力量。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这个成语在我今后的写作和交流中将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恶已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