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4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1:39
“众目共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众多的目光共同观看”,引申义是指事情显而易见,大家都可以看到或认同的事实。通常用于强调某个事实、真相或现象的普遍性和明显性。
“众目共睹”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献中,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归结为对“众人”的认可和“目睹”某一**的共同性。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共识和集体认知的重视。
在不同的场景中,“众目共睹”可以用来强调某个事实的明显性。例如:
在**文化中,集体认知和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现代社会,“众目共睹”更加强调了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涉及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时。
“众目共睹”让我联想到对真相的追求和社会公义的呼唤。它传达了一种责任感,激励人们去关注和行动,以维护社会的公正与透明。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社区环保活动,大家共同努力清理河道,活动后社区的环境显著改善,大家都说这是“众目共睹”的成果。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首小诗时,我尝试融入“众目共睹”:
春风化雨润无声,
花开满园皆共睹。
人心齐力行万里,
共筑和谐新天地。
这首诗表达了在共同努力下,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bvious to everyone”或“clear for all to se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强调某个事实的明显性和共识。
通过对“众目共睹”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性,也在社会交往中强调了集体认知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观点,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宋史·岳飞传》:“众目共睹,不可掩也。”
《后汉书·袁绍传》:“众目共睹,不可诬也。”
《汉书·王莽传上》:“众目共睹,不可掩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众目共睹,不可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众目之所共睹,众耳之所共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是小人们~。只银子数目多少,小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