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9: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32:12
“众目昭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众人的目光都能看得清楚”。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情显而易见,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或理解,常用来形容某种真相、事实或错误非常明显,无需多言。
“众目昭彰”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文中提到“众目所见,昭彰可见”,描述的是某些事情的显然性。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强调了公众的目光和舆论的力量。
“众目昭彰”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公众舆论与透明度非常重要。“众目昭彰”反映了社会对真相的追求和对透明度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涉及道德、政治和社会正义的讨论中。
“众目昭彰”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公正和透明的期望。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强调事实的明显性和真相的重要性。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力量和说服力。
在我的工作中,曾经遇到一个项目的失误,最终结果是众目昭彰的。通过这个成语,我能更准确地表达出大家都能清楚看到的问题,帮助团队更好地反思和改进。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 “在那个充满争议的时刻,真相如同阳光般照耀,众目昭彰,没人能再否认。”
在英语中,可以用“obvious”或“clear as da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也强调了事情的明显性,但在语境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对公共舆论的看法上。
“众目昭彰”让我意识到真相的重要性和透明度的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提升了我对事物的敏感度,也让我更关注社会问题的明显性。通过对这个成语的深入理解,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众目昭彰,不可掩也。”
《后汉书·袁绍传》:“众目昭彰,不可欺也。”
《汉书·王莽传上》:“众目昭彰,不可掩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众目昭彰,不可欺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众目昭彰,不可掩也。”
这事~,你不必强词夺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