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3:44
成语“局外之人”字面意思是“在局外的人”,指的是不参与某个特定或事务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与某个、情况或问题无关的人,通常用来形容对某种事情没有直接了解或经验的人。
“局外之人”并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或典故,但它的构造可以追溯到对“局内”和“局外”两种状态的理解。在许多情况下,这个成语与“局内人”形成对比,后者指的是直接参与某个**或事务的人。它常用于形容对事物的外部观察者,强调其缺乏参与感和直接经验。
“局外之人”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描绘旁观者的冷静与疏离。在日常对话中,当谈论某个特定的**或争议时,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并未参与其中的人的观点。在演讲中,使用这个成语能够有效地阐明某一观点的客观性或中立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局外之人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许多事情的讨论和分析往往需要局外人的视角,这种视角往往更加客观和冷静。然而,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局外之人可能被视为缺乏参与感,甚至被排斥,因此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局外之人”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孤立感与旁观者的无奈。在某些情况下,局外之人可能会因为缺乏参与感而感到无力和失落,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不受情绪影响而拥有更清晰的视角。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我思考参与与观察之间的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我和其他人一样热情洋溢,但在仪式的某些环节中,我却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局外之人,因为我对他们的爱情故事并不熟悉。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参与不仅仅是身体的到场,更需要情感的投入。
在一个安静的咖啡厅,窗外的世界喧嚣不已。她坐在角落,手中捧着一本书,仿佛是一位局外之人,冷静地观察着生活的百态。她知道,身处局内的人们正为琐事争吵,而她却在文字中找到了宁静,成为了自己生命的旁观者。
在英语中,“outsider”一词与“局外之人”有相似的含义,但在不同文化中,其内涵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局外人被视为客观的观察者,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冷漠或缺乏参与感的人。
通过对“局外之人”这个成语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参与与观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在某些情境中的感受和立场。它提醒我,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局外人,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视角与价值。
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
《红楼梦》第五回:“局外之人,焉知其意。”
《宋史·岳飞传》:“局外之人,难窥其心。”
《资治通鉴·唐纪》:“局外之人,莫测其变。”
《史记·项羽本纪》:“局外之人,安知其志。”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局外之人,不知其详。”
只剩下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