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3:17
“尾大难掉”字面意思是指一条鱼的尾巴太大,难以转动,形象地比喻事情或组织的规模庞大,导致难以灵活应变或处理。基本含义是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因体量过大而难以进行调整或改变。
“尾大难掉”出自《左传》,原文为“尾大不掉”。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政治斗争复杂,此成语正是反映了***军队或组织在面对变化时的困境。它强调了当组织或事物过于庞大时,适应变化的能力将会受到制约。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公司、团队、政府等大型组织在面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时,因结构复杂、层级众多而难以迅速作出反应的情形。比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尾大难掉”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适用,尤其在企业管理、政府决策等领域,反映出对灵活性和高效性的追求。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组织也开始重视扁平化管理,以此来避免“尾大难掉”的现象。
该成语引发了对组织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思考,让人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如何保持敏捷和创新。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在职业生涯中关注团队和组织的结构优化。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个大型项目的实施,由于团队成员众多,决策流程繁琐,导致我们在项目推进中遇到诸多障碍。这个经验让我深刻理解了“尾大难掉”的内涵,也激励我在团队中倡导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描写: “在一个古老的国度,国王的王国如同一条巨大的河流,流淌得缓慢而稳重。而当外敌来袭,人们才意识到这条河流虽然宽广,却因水流缓慢而难以转动,最终只得依靠那些灵活的小船,才能迅速应对危机。”
该成语在英语中可以对应为“too big to fail”,即强调因过于庞大而难以崩溃或转变,常用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讨论,但二者在使用语境和具体含义上略有差异。
通过对“尾大难掉”的学*,我认识到了组织规模与灵活性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避免因规模过大而导致的低效问题。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我在团队协作中的敏感性与应对能力。
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嗣又恐他控制上游,~,更召为中书监光禄大夫,另调沈攸之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