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尽辞而死

时间: 2025-04-26 09:51:51

尽辞而死

基础信息

【尽辞而死】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2:57

基本定义

成语“尽辞而死”字面意思是“用尽所有的辞言而死”。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言辞不被理解或无法表达自己而感到绝望,最终选择放弃生命。更广泛地,它也用于形容因无法发声或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无奈、悲伤的状态。

成语来源

“尽辞而死”出自《庄子》,其中描述了一个人因无法向他人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情感,最终选择了以死来解脱。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言辞的重视,以及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悲哀。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在古代诗词、散文中,常用来描绘人物因遭遇误解、孤独或无奈而选择极端方式的情感。
  •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的谈话中,用于形容某人因无法表达情感而感到绝望。
  • 演讲:在演讲中,可能用来强调沟通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珍惜表达的机会。

示例句子

  1. 他在职场上遭受误解,感到尽辞而死,最终选择了辞职。
  2.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因尽辞而死,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3. 我们不应该让他人感到尽辞而死,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痛不欲生、无可奈何、绝望而死。
  • 反义成语:有声有色、畅所欲言、言之凿凿。它们强调了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性,代表了积极的情感和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言辞被视为重要的文化传承工具,许多文人因无法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而感到痛苦。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许多人依然面临沟通障碍,因此“尽辞而死”在现代语境下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情感与联想

“尽辞而死”让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避免因沉默而导致的误解和悲剧。

个人应用

在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与朋友沟通不畅的时期,感到对方无法理解我的感受,几乎让我感到“尽辞而死”。后来,我选择了坦诚沟通,最终化解了误会,这让我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尽辞而死,泪满衣襟; 心中苦痛,不言可知。 愿君倾听,莫让孤影; 言之所向,方得自由。”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ence is deadly”,强调沉默带来的危害。在不同文化中,沉默和表达的重视程度不同,但对情感沟通的渴望是普遍存在的。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尽辞而死”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情感的出口。在语言学和交流中,这一成语提醒我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因沉默而造成的误解与痛苦。

【尽辞而死】的来源

臣愿获尽辞而死,固所愿也。

【尽辞而死】的引证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朗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奏议论记,咸传于世。文帝即王位,复为司空。及文帝践阼,改为司徒。时帝颇出游猎,或昏夜还宫。朗上疏曰:‘……愿陛下遵高祖之轨,无为游猎,以贻后世之讥。’帝报曰:‘览省奏,甚嘉之。’朗以疾逊位,帝不许。朗固辞,乃听之。朗遂杜门不出,终日著书,不复关世事。年七十八,薨。临终,谓其子肃曰:‘吾平生所著,皆已成书,汝曹当善守之。吾死之后,慎勿使他人得见。’言讫,尽辞而死。”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素有胸胁疾,既至,病遂加。三年,卒,年七十一。临终,谓其子曰:‘吾知死必在异域,不得归葬。汝曹当尽忠报国,无负朝廷。’言讫,尽辞而死。”

《汉书·贾谊传》:“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默默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履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言毕,因投江而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遂作《怀沙》之赋,尽辞而死。”

《左传·宣公十五年》:“子反曰:‘吾闻之,尽辞而死,不辱君命。’”

相关问答

尽辞而死的意思

尽辞而死什么意思啊

尽辞的意思

尽死的尽是什么意思

尽亡是什么意思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是什么意思

尽此矣翻译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尽此而以

尽死是什么意思

推荐查询

  • 尽辞而死的意思
  • 尽辞而死什么意思啊
  • 尽辞的意思
  • 尽死的尽是什么意思
  • 尽亡是什么意思
  •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是什么意思
  • 尽此矣翻译
  •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 尽此而以
  • 尽死是什么意思

相关查询

河汉斯言 河汉吾言 河汉予言 河水不犯井水 河水不洗船 河梁携手 河梁之谊 河斜月落 河带山砺 河山破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器异 屮字旁的字 孤儿寡妇 直道守节 包含眷的成语 大大方方 静中思动 麦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濮上桑间 立刀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箭无空发 足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一缺十求 大字旁的字 隆峻 包含禅的词语有哪些 追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