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3:15
成语“尾生抱柱”字面意思是“尾生”紧紧抱住柱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固执守信,即使在面临极大的困难或危险时也不改变自己的承诺或立场。它传达了一种极端的坚持和执着,常常带有讽刺的色彩。
“尾生抱柱”源于《左传》。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尾生的年轻人,他约定与心爱的女子在河边相会,但由于女子未能如期到达,尾生坚守约定,即使在大水冲来、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仍不愿离开约定的地方,最终被水淹死。这个故事反映了对信诺的极度重视,但也警示人们在坚守原则时应考虑现实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尾生抱柱”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时仍不放弃承诺或选择。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引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守信的重要性,或者警示人们在坚持信念时要有灵活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守信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强调了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尾生抱柱”作为一种极端守信的象征,反映了古人对待承诺的重视。然而,在现代社会,强调灵活变通与适应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信守。
“尾生抱柱”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信念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人。虽然这种坚持令人敬佩,但有时也会让我感到一丝惋惜,因为过于固执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牺牲。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定一起去旅行。由于一些突发状况,我的朋友很晚才到达,我几乎想放弃这一计划,但最终我选择耐心等待。虽然这并不完全符合“尾生抱柱”的极端情境,但我理解了坚持和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尾生抱柱”:
月明点滴影难留,
尾生抱柱情难求。
执念如风渐渐逝,
叹息一声梦已休。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例如“to stand by one's word”,强调对承诺的坚持。然而,西方更注重个人选择的自由与灵活性,可能更少强调在极端情况下的固守。
通过对“尾生抱柱”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生活中,守信与灵活变通同样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选择时更加深思熟虑。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文选·潘岳·西征赋》:“尾生信而溺死,伯夷饿而全节。”
《后汉书·王霸传》:“霸先与子陵友,后陵不至,霸亦不悔,如尾生抱柱之信。”
《汉书·东方朔传》:“臣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