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8:15
成语“众叛亲离”字面意思是“众人背叛,亲人离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失去了朋友和亲人的支持,遭到大家的反对和离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处境孤立无援,受到普遍的指责或排斥。
“众叛亲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尤其是那些因权力斗争而导致的背叛与孤立。最早的记载可能与古代史书中的人物有关,例如《史记》或《汉书》中提到的那些因为失去支持而失败的统治者或将领。这一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和权力游戏的残酷。
在不同的语境下,“众叛亲离”可以用来描述多种情况: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众叛亲离”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权力和地位的背景下。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忠诚、友情和社会支持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企业管理、政治和社交媒体上,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声誉和公众支持的动态。
“众叛亲离”常给人以孤独、失落和悲伤的联想,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脆弱和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面临失去支持的风险,这种情感反应使得这个成语在表达失落和遗憾时显得尤为生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团队项目,由于我的一些决策并未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意见,导致了大家的不满,最终我感受到了一种“众叛亲离”的局面。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沟通和倾听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他原本是一个受人爱戴的领袖,但随着决策的失误,逐渐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昔日的追随者们如潮水般退去,留下的只有满地的失落与孤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be in the doghouse”,意为某人因行为不当而受到排斥或冷落。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反映人际关系破裂的核心意义上,两者有相似之处。
“众叛亲离”这一成语让我深刻理解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情感和情况时更加精准。在现代社会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资治通鉴·唐纪》:“安禄山反,众叛亲离,唐室几亡。”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既败,众叛亲离,河北遂平。”
《汉书·王莽传》:“王莽篡位,众叛亲离,天下共诛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既亡,众叛亲离,天下大乱。”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众叛亲离,国之将亡。”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他坚持与人民为敌,以至~,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