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6:21
“未竟之志”字面意思是“尚未完成的志向”。它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未能实现的愿望或抱负,暗示着一种未完结的状态和遗憾。
“未竟之志”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提到王允有未完成的志向。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的理想和追求密切相关,反映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与感慨。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未竟之志常常关联着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强调人们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人面临实现理想的压力,未竟之志的概念依旧适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机会。
“未竟之志”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激励。它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的坚持和对未完成事业的惋惜,激发人们思考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方向,提醒我们不要轻言放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想要学*一门乐器,但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未能实现,内心常常感慨“未竟之志”。这一经历让我意识到,实现目标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一个秋天的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年轻人走在落叶纷飞的道路上,心中默念着自己的“未竟之志”,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比如:
在那金黄的秋天,他的心中有着未竟之志,如同那纷飞的落叶,飘散在每一个梦想的角落。
在英语中,“unfulfilled ambition”可以与“未竟之志”相对应。两者都表达了未能实现的理想或目标,但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未竟之志”不仅是一个成语,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鼓励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与理想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表达,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助力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复杂性。
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明史·海瑞传》:“海瑞未竟之志,天下人皆知之。”
《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未竟之志,后人当继之。”
《文选·陆机·文赋》:“余有未竟之志,愿托之于文字。”
《资治通鉴·汉纪》:“高祖未竟之志,后世子孙当继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未竟之志,天下共知之。”
我希望能够实现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