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3:39
成语“人所共知”的字面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其基本含义是指某些事实或观点是显而易见或普遍认可的,通常用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的普遍性。
“人所共知”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人对公众共识的重视有关。它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共识和人们对某些真理的认同。这种成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集体智慧的尊重。
“人所共知”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集体智慧和社会共识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成语“人所共知”反映了这种文化特征,强调了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理解和认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表达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社会问题、道德规范和公共政策时。
“人所共知”给人一种理性和普遍认可的感觉,常常用于引导讨论或辩论时,能增强论点的权威性。在表达时,它能让听众感受到一种群体认同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团队讨论中提到“人所共知”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都认同这一观点,使得讨论更加顺利。
在诗歌中,我尝试将“人所共知”融入到以下句子中:
“在历史的河流中,人所共知,真理总会浮现,
无论黑夜多长,光明终会出现。”
在英语中,可以用“common knowledg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两者都强调共识,但“common knowledge”更多地用于学术、教育等场合。不同文化中,关于共识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强调人们之间的共同理解和认同。
通过学“人所共知”,我意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强调某个观点时。这一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用,也在正式场合中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在我的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
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李林甫之奸,人所共知。”
《后汉书·杨震传》:“震之为人,人所共知。”
《汉书·王莽传》:“莽之为人,人所共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人所共知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人所共知,寡人不言。”
~的事,你还敢狡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