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3:35
“地远山险”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地势遥远,山势险峻。它通常用来形容道路艰难险阻,或形势严峻,尤其是指行程遥远、环境恶劣的地方。引申义则是比喻某个环境或状况的复杂和困难。
“地远山险”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写密切相关。古代诗词中常常以“山险”来描绘艰难的行旅,反映文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环境往往被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背景。成语“地远山险”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智慧。现代社会中,它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会用这个成语来激励自己。
“地远山险”带给我的是一种挑战和勇气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在人生旅途中,尽管遭遇艰难险阻,但只要保持信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
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了一条“地远山险”的小路,虽然路途艰难,但在克服困难后,看到美丽的风景时感到无比欣慰。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地远山险”融入其中:
攀山涉水路漫漫,
地远山险志更坚。
风雨兼程心不惧,
前方美景在前端。
在英语中,可以用“a long and winding roa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旅途的漫长和困难。然而,中文成语“地远山险”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险恶和旅途的艰辛,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两者在使用时的情感色彩有所差异。
通过对“地远山险”的学,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对人生道路的隐喻,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勇气和毅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寓意深远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明日复叛。
《资治通鉴·唐纪》:“地远山险,难以攻取。”
《清史稿·曾国藩传》:“地远山险,兵力难施。”
《明史·王守仁传》:“地远山险,民多逃亡。”
《宋史·岳飞传》:“地远山险,粮运不继。”
《后汉书·班超传》:“地远山险,非汉之所能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