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6:06
成语“付之一炬”字面意思是将某物交给火炬,通常指将其焚烧。基本含义是指把某些东西或者事物彻底毁灭、放弃或抛弃,通常带有一种无奈或悲痛的情感。
“付之一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记载,原文为“付之一炬,何以为家”。此成语源于古代战争的背景,当时战火连天,很多家园被焚毁,成为一片焦土,寓意着一切成就和财物的毁灭。这个成语表现了古人对失去家园的无奈与痛心。
“付之一炬”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付之一炬”反映了人们对失去的感慨,尤其是在历史动荡或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成语的使用更能引起共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失落,例如经济危机、个人梦想的破灭等。
“付之一炬”常常带给人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使人联想到失去的重要性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东西,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脆弱的生命和事业的深刻理解。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目睹一位朋友因一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她感慨道,这一切就像是“付之一炬”,让她意识到人生的无常和梦想的脆弱。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她的感受,也让我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坚强。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昔日辉煌如梦幻,
今朝付之一炬燃。
泪洒心头何所惭,
唯愿重生再展翅。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将成语的深意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起来。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to go up in flames”,也表示某物被火焚烧,通常用来形容计划或希望的破灭。两者都传达了失去的悲哀,但在语气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成语“付之一炬”不仅在字面上表达了毁灭的含义,更在情感上引发了人们对失去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对痛苦和失落的普遍感受。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明史·李自成传》:“自成兵败,焚其辎重,付之一炬。”
《宋史·岳飞传》:“金兵败,焚其营,付之一炬。”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败,焚其辎重,付之一炬。”
《资治通鉴·汉纪》:“王莽败,长安城中民争入宫取宝物,莽兵烧宫,付之一炬。”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西,至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付之一炬。”
唐敬宗时,朝廷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杜牧十分气愤,就写一篇《阿房宫赋》,讲述秦朝的阿房宫是十分的繁华,最后被西楚霸王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才烧完,借古讽今,希望能让当权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除夕,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