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3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8:33
“出夷入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平坦的地方出来,进入险恶的境地”。它通常用来形容从一种相对安全、平稳的状态转向一种危险、困难的境地,暗示着风险和挑战的增加。
“出夷入险”出自《左传》。在这部古典文献中,夷指的是平坦、安宁的地方,而险则是指危险、困难的地方。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安全与风险的深刻认识,强调了处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安全与风险的观念深植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中。出夷入险的成语体现了对人生选择的哲学思考,尤其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种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谨慎考虑可能的风险。
这个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一种紧张感,仿佛在提醒我生活中的选择并不简单。它让我意识到,勇敢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做好面对挑战的准备。
在我大学毕业后,我曾面临一个出夷入险的选择。尽管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选择了辞职去追求自己的兴趣。虽然过程充满困难,但我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长。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江河凛冽,船行于冰封的水面。勇者心中暗想:“出夷入险,何惧风浪?”他坚定地划桨,勇往直前,心中燃起对未知的渴望。
在其他语言中,同样的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例如,英语中的“no risk, no gain”(无风险,无收益)与“出夷入险”传达了相似的思想,强调追求目标时必须承担的风险。
通过对“出夷入险”的学,我深刻理解了生活中的风险与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更精准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维,帮助我在交流中更加自信和流畅。
由此更践内外,出夷入险,择而守中,劳而有成,干方举德,而莫有助之者也。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出夷入险,终成帝业。”
《后汉书·班超传》:“超出夷入险,以功封侯。”
《汉书·王莽传》:“莽出夷入险,以图自全。”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出夷入险,所向无敌。”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出夷入险,民之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