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24:25
“锲而不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雕刻时要不断地努力而不放弃”。其中,“锲”指的是雕刻、雕琢;“而不舍”意为不放弃、不懈怠。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做事情时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目标,直至成功。
“锲而不舍”源自《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君子之学,锲而不舍。”这句话强调了学*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荀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的思想强调实用和努力,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成功。
该成语通常在以下几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锲而不舍体现了传统的勤奋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和学业中,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锲而不舍”让我联想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奋斗的决心。它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始终保持对目标的追求。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遇到过数学的困难,但我始终记得“锲而不舍”,每天坚持练,最终掌握了难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那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位年轻的雕刻家,他每天在石头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他的朋友看到他如此执着,便问道:‘你花这么多时间,难道不怕失败吗?’年轻的雕刻家微笑着回答:‘锲而不舍,终能雕出心中理想的模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erseverance”或“never give up”,它们同样强调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尽管各文化对坚持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努力追求目标。
通过对“锲而不舍”的学,我认识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鼓励我们在学、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这样的精神在语言学*中也同样重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金石一样,刻一下就停下手来,烂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夫固谓一人~,则行美于本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