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59:03
“出奇致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出人意料的方式获得胜利”。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竞争或战斗中,采用出人意表的策略或手段,从而取得成功。
“出奇致胜”最早出现在古代兵法和军事著作中,尤其是《孙子兵法》中强调的“奇兵”概念。在战斗中,使用不寻常的战术和策略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军事思想密切相关,反映了智慧和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出奇致胜”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出奇致胜的理念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科学等多个领域。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创新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变得愈发重要。该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需要打破常规,寻找新方法的思维方式。
“出奇致胜”常常让我联想到勇气、创新和智慧。它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情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新方法,打破常规。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我的思考和表达,促使我在解决问题时更具创造性。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情况。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我们面对时间紧迫和资源有限的挑战,通过头脑风暴,采用了出奇致胜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出奇致胜”的理念:
山高水险路迢迢,
智者心中藏妙招。
出奇致胜非寻常,
勇者无畏笑风潮。
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困难时,通过聪明的策略取得胜利的主题。
在英语中,“think outside the box”与“出奇致胜”有类似的含义,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常常被用来鼓励人们打破常规,寻找新途径。
通过对“出奇致胜”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灵活应变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帮助我表达更丰富的思想,也在生活中激励我面对挑战时勇于尝试新方法。这一成语提醒我们,成功往往来自于我们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与智慧。
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
《战国策·齐策一》:“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晋侯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贪璧马之宝,不听宫之奇谏,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及破赵,下燕,定齐,皆出奇计。”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率众出祁山,以奇兵出其不意,斩魏将张郃。”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