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4:29
成语“扶危救困”的字面意思是“帮助那些处于危险和困境中的人”。其基本含义强调了对他人的援助与支持,特别是在他们面临困难时,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扶危救困”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为“仁者之心,扶危救困”。这句话表达了仁爱之心的表现,即对那些处于困境的人施以援助。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爱和道义。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扶危救困”体现了儒家强调的仁爱思想,是一种道德义务的表现。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慈善事业,成为公益活动的重要理念之一,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关爱。
“扶危救困”让我联想到社会中的温暖与希望,常常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我的生活中,曾参与过一次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中的孤寡老人。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扶危救困”的重要性,看到老人们露出的笑容,感受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扶危救困心如灯,
照亮黑夜暖人心。
携手同行共前行,
爱在瞬间永不息。
在英语中,可以用“help those in need”或“aid those in distres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帮助他人的重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扶危救困”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道德和人际关系的体现。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鼓励我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助人为乐的精神。
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明史·海瑞传》:“海瑞扶危救困,清廉之名,播于天下。”
《宋史·岳飞传》:“岳飞扶危救困,忠义之士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扶危救困,功名显于西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扶危救困,天下莫不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危救困,君子之志也。”
梁斌《红旗谱》第三卷:“陈旅长响亮地笑了,说:‘知兄!还不失尚老遗风,~,爱国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