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1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4:13
“扶倾济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扶持倾倒的人,救助弱小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这一成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扶倾济弱”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君子之道,扶倾济弱。”其中表达了君子应有的道德情操,即关心和帮助那些遭遇困境的人。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强调了帮助弱者和支持正义的重要性。
“扶倾济弱”可广泛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扶倾济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传统社会中,帮助他人被视为美德,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方面。现代社会中,许多慈善组织和志愿活动都秉持这一理念,致力于帮助弱势群体。
“扶倾济弱”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希望。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坚持帮助他人的人,激励我在生活中关注他人的需要。这个成语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责任,提醒我在有能力的时候不应忽视对他人的帮助。
在我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扶倾济弱”的重要性。一次,我们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尽管我们提供的帮助微不足道,但孩子们的笑脸让我明白,关心和支持就是最大的鼓励。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扶倾济弱是人间大爱,
寒冬腊月送温暖如春。
不求回报只愿心安,
众志成城共筑希望。
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to lend a helping hand”可以作为“扶倾济弱”的对应表达。虽然两个表达的具体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了帮助他人、关心弱者的理念,体现了人类共同的道德价值。
通过对“扶倾济弱”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更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关注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适时使用这一成语,可以更有力地传达我对社会公益和人道主义的关注。
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扶倾济弱,以安民心。”
《后汉书·班超传》:“超扶倾济弱,威震西域。”
《汉书·王莽传上》:“扶倾济弱,以安天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扶倾济弱,天下莫不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其不逮,济其不足。”
我们今天在没有发达之先,立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