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1:23
成语“定倾扶危”意指稳定倾斜的东西,扶持危危的事物。字面上来看,“定”有稳定的意思,“倾”指倾斜或即将倒下,“扶”意指扶持、帮助,而“危”则表示危险、危急的状态。整体上讲,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在困境中提供帮助、稳定局势的积极行为。
“定倾扶危”源于古代对治理和帮助的重视,具体的历史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在古代社会中,面对困境和不安定因素时,能够出手相助的人往往被视为贤者。这种价值观在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体现,强调了社会责任和互助精神。
“定倾扶危”通常用于描述在困难情况下提供帮助或稳定局势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称颂那些为他人解忧的人。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或帮助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互助和团结的价值观被高度重视,“定倾扶危”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人际间的支持。
“定倾扶危”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人,这种行为令人感动,传递出温暖和希望。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责任感,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尽量帮助他人。
在我大学期间,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同学因家庭原因面临辍学的危机。感受到他的困境后,我和朋友们主动组织筹款,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一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定倾扶危”的重要性。
在一段诗歌中,我尝试使用“定倾扶危”:
风雨欲来夜渐深,
明灯一束暖人心。
定倾扶危情未了,
携手共度待朝晖。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to lend a helping hand”或“to support in times of cr****”。这些短语同样强调在困境中给予帮助的意义,显示出不同文化间对互助精神的共鸣。
通过对“定倾扶危”的深入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反思。它在我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在面对他人困难时应主动出手相助。
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宋史·岳飞传》:“岳飞曰:‘定倾扶危,臣之职也;违天逆众,非臣所忍。’”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定倾扶危,非卿莫能。’”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曰:‘定倾扶危,义也;违天逆众,非臣所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定倾扶危,非大夫莫能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定倾扶危,以辅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