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2:18
最后更新时间: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宋史·食货志下》:“熙宁初,王安石为相,变法图强,而天下汹汹,议者以为非。安石曰:‘变法非一日之寒,天下之弊非一日之积,今欲一旦而除之,岂不难哉?然不如此,则不足以救弊,是所谓拆东墙以补西墙也。’”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三》:“曹操曰:‘吾欲南征,恐北边有警,故欲先平河北,然后南下。’荀彧曰:‘今河北未平,而欲南征,是拆东墙以补西墙也。’”
《后汉书·邓禹传》:“禹上疏曰:‘臣闻取天下者,必先自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今海内未定,民人劳苦,宜须安静,不宜多事。且天下未有兼并之国,而郡国多有荒废之地,此乃所谓拆东墙以补西墙者也。’”
《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孝文时,荀悦为郎,上疏言便宜三事,其一曰:‘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使荀息请于秦伯曰:‘寡君愿以河东之地易河西之地。’秦伯曰:‘河东之地,寡人已有之矣,何以易为?’荀息曰:‘寡君之意,非欲易也,欲以河东之地补河西之地耳。’”
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