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4:43
“扶弱抑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帮助弱者,抑制强者。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给予弱势群体支持,同时限制或压制强势群体的权力或行为。这一成语常用于社会公平、正义等语境中,强调对弱者的保护。
“扶弱抑强”并非古代典籍中的成语,更多是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形成的用语。其核心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理念相呼应,强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思想与古代的“仁义”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扶弱抑强”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社会,尤其是在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成语“扶弱抑强”反映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鼓励对弱者的帮助和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扶弱抑强”给我带来了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我思考社会责任和道德抉择,激励我在生活中关注弱者,倾听他们的声音。这种情感也反映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在我参与的志愿活动中,我曾帮助一位失业的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支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扶弱抑强”的重要性,行动不仅帮助了他,也让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满足。
在古诗词中可以这样运用:
春风化雨润无声,
扶弱抑强共此生。
愿将爱心播四方,
和谐社会乐融融。
这首小诗表达了通过关爱弱者来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support the underdog”,意指支持处于劣势的一方。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对弱者的保护与支持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正义与公平的追求。
通过对“扶弱抑强”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它在我的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使我在讨论社会问题时,能够更好地传达关心弱者的立场。这一成语让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资治通鉴·唐纪》:“扶弱抑强,以和民心。”
《后汉书·陈蕃传》:“扶弱抑强,以安百姓。”
《汉书·刑法志》:“扶弱抑强,以正法度。”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扶弱抑强,以平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弱抑强,以保社稷。”
《水浒》这本书中,描述了众多杀富济贫,扶弱抑强的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