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4:43
“扶摇而上”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旋风一样向上飞升”。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迅速上升,发展势头强劲,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味。
“扶摇而上”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中提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形容大鹏鸟借助强劲的风力,直冲天际,象征着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理想状态。成语的使用反映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和自由的崇尚。
在不同的语境中,“扶摇而上”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扶摇而上”在**文化中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现了对于成功和自由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它常被用来激励年轻人勇敢追逐梦想,特别是在职场中,代表着快速成长和进步的可能性。
“扶摇而上”常让我联想到奋斗与希望,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时,它激励我勇往直前,争取更好的未来。这个成语也让我思考人生的目标和追求的意义。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用“扶摇而上”来激励自己。例如,当我完成一项重要的项目时,我会想到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写作中,我可以将“扶摇而上”融入到诗歌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
扶摇而上逐梦天。
心随云飞任翱翔,
不负韶华共此生。
在英语中,可以用“soar”或“rise rapidl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往往缺乏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哲理。不同文化中,成功与自由的追求都是相似的,但具体表达方式和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扶摇而上”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常被使用,也在文化和哲学层面上引发了我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激励和启发的重要作用。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文选·刘桢·赠从弟》:“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文选·王褒·洞箫赋》:“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文选·左思·吴都赋》:“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文选·张衡·西京赋》:“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须臾,渐高渐大,~,直到九霄空里,化成个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