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5:05
“扶颠持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扶持跌倒的人,保持危急的状态”。它的基本含义指在别人遇到危险或困境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相互支持的精神。
“扶颠持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能看到对互助、友爱的强调,体现了古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此成语在历史上多用于描绘那种在他人遭遇不幸时,愿意伸出援手的情义。
“扶颠持危”常用于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互助和道德责任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于描述主人公对他人困境的关注和帮助。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于鼓励他人要关心周围的人,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在演讲中,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尽管都涉及到帮助他人的主题,但“雪中送炭”更强调及时性,而“扶危救困”则更强调在危急时刻的救助。
在**传统文化中,扶助他人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仁爱”的核心思想。“扶颠持危”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尤其在面对社会问题、自然灾害时,强调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怀和支持。
“扶颠持危”让我联想到友谊和团结,尤其是在逆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可以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更需关注他人的福祉。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我立刻上前去扶起他。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扶颠持危”的含义。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能对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雪花纷飞,街道上寂静无声。小镇的居民们都躲在温暖的屋内,唯有一位年轻人走在街上。他看到一个瘫倒在地的老人,心中一震,便快步上前,轻声说道:“别怕,我来扶你。”此时,他深知“扶颠持危”的意义,愿意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给予他人温暖。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lend a helping hand”,意为伸出援手,尽管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支持。
通过对“扶颠持危”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更是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勇于伸出援手,传递温暖和爱心。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曰:‘扶颠持危,非吾不能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扶颠持危,非吾不能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扶颠持危,非吾不能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扶颠持危,非君子不能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扶颠持危,以保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