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6:47
成语“发愤图强”由四个字组成:
因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激起内心的愤懑,努力奋斗以追求强大,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发愤图强”最早出自《左传》,原文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意为当一个人怀着愤怒和不甘的心情去奋斗时,能全心投入,忘却一切烦恼。后来,成语逐渐演变为“发愤图强”,强调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个人或集体的强大。
“发愤图强”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集体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在以下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发愤图强常与自我提升和奋斗精神相联系。这种精神在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社会中都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鼓励人们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现代社会中,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这种成语依然适用,激励个人不断追求进步。
“发愤图强”给我带来一种激励和奋进的情感,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拼搏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常常让我心潮澎湃,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于面对此类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有一次面临重要的考试,压力很大。我回想起“发愤图强”这一成语,激励自己每天坚持复,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风雨兼程不言惧,
发愤图强志更坚。
山高水远皆可渡,
唯有心中梦可攀。
在英语中,可以用“strive for excelle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追求卓越的努力。然而,“发愤图强”更强调内心的愤懑和决心,这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较少见。
通过对“发愤图强”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重要理念。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挑战时要勇于拼搏。
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发愤图强,练兵抗倭。”
《宋史·岳飞传》:“飞发愤图强,屡建奇功。”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发愤图强,中兴汉室。”
《后汉书·班超传》:“超发愤图强,遂弃笔从戎。”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怒,发愤图强,乃教籍兵法。”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上下一心,日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