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弃笔从戎

时间: 2025-04-23 16:03:22

弃笔从戎

基础信息

  • 成语弃笔从戎
  • 繁体棄筆從戎
  • 拼音 cóng róng
  •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弃文就武"

【弃笔从戎】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4:58

基本定义

“弃笔从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放弃笔杆,投身于军营。基本含义是指放弃文职工作,投身于军事或战斗生涯,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国家或理想而选择参军或从事军事活动。

成语来源

“弃笔从戎”的成语源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责任感。许多文人以“笔”为生,然而在国家危难时,他们选择放下文笔,投身于战斗,以报效国家。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如唐代诗人王勃、李白等人都曾以诗文激励士人参军,反映了文人对家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使用场景

“弃笔从戎”常见于历史文献、军事文学、政治演讲等场合。它不仅用来描述历史人物的选择,也可以用于现代语境中,表达个人为国家或理想而放弃舒适生活的决心。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鼓励他人投身于更具挑战性的事业。

示例句子

  1.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弃笔从戎,投身保家卫国的事业。
  2. 他原本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但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毅然决定弃笔从戎,加入了志愿军。
  3. 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弃笔从戎的故事依然激励着年轻人追求更高的理想。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投笔从戎”:与“弃笔从戎”意义相近,强调文人直接投入军事活动。
    • “舍身取义”:强调为正义而牺牲自己,虽不专指军事,但有相似的精神内涵。
  • 反义成语

    • “安分守己”:指安于现状,不寻求冒险,与“弃笔从戎”的精神相对立。
    • “守株待兔”:指不主动出击,而是等待机会,也与主动投身于战斗的精神相悖。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弃笔从戎”体现了士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尤其在历史动荡时期,许多文人选择参军以保护家国。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尤其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情感与联想

“弃笔从戎”让我联想到忠诚、牺牲和使命感。它勾起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同时也让我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如何为更高的理想而奋斗、牺牲。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大学教授,他放弃了学术研究,投身于公益事业,帮助那些在贫困地区的孩子。这个选择让我想到“弃笔从戎”的精神,尽管他没有参加军事活动,但他的行动同样是为了更大的社会理想。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弃笔从戎”的意象:

寒风凛冽夜漫漫,  
笔落声中志已坚。  
放下书卷赴疆场,  
忠心报国志未闲。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为“to take up arms”,意指为某种信念或目标而参与战斗。这体现了人们在面临危机时愿意放弃安逸生活,勇敢迎接挑战的精神。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弃笔从戎”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所蕴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语言学中,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历史、文化和个人价值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表达时,我将更加注重如何运用这种情感深厚的成语,激励自己和他人追求理想与信念。

【弃笔从戎】的来源

兄及夫主,弃笔从戎,身死寇场,茕魂莫返。

【弃笔从戎】的引证

《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将军谭纶、俞大猷等共平倭寇,威震东南。继光初以文臣不知兵,乃弃笔从戎,以武事自效,终成一代名将。”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飞应之曰:‘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何事不可为?’未几,入相州为弓手。金人攻宋,飞弃笔从戎,以身许国,屡建奇功。”

《旧唐书·李光弼传》:“光弼幼不惠,及长,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天宝初,累迁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尝入朝,玄宗问以边事,光弼对曰:‘朔方,国之北门,今部落携离,将帅非才,致使其然。若得良将以镇之,可无虑矣。’玄宗曰:‘卿有意乎?’对曰:‘臣愿得一人以自效。’乃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光弼既受命,弃笔从戎,以身许国,遂成大功。”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窃位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而顾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欲致太平,而即位以来,未有胜迹。是以徒奋袂而欲扫凶逆,折冲而望廓清也。且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乱、威四夷也,斯固仁者之师,可以试用。今臣但欲乞躬诣行间,效其智力,虽无奇策,庶几见其万一。若使臣坐策累卵之危,立至治之基,此臣之所素习,陛下详察之。’”

《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弃笔从戎,从军征西域。”

相关问答

弃笔从戎的历史人物

弃笔从戎的意思

弃笔从戎和投笔从戎的区别

弃笔从戎怎么读

弃笔从戎的主人公

弃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弃笔从戎去整首诗的意思

弃笔从戎的反义词

弃笔从戎的故事

弃笔从戎典故由来

推荐查询

  • 弃笔从戎的历史人物
  • 弃笔从戎的意思
  • 弃笔从戎和投笔从戎的区别
  • 弃笔从戎怎么读
  • 弃笔从戎的主人公
  • 弃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 弃笔从戎去整首诗的意思
  • 弃笔从戎的反义词
  • 弃笔从戎的故事
  • 弃笔从戎典故由来

相关查询

割地求和 割剥元元 剪须和药 剪虏若草 剪莽拥彗 剪草除根 剪烛西窗 剪枝竭流 剪恶除奸 剪发被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拒谏饰非 云心 左支右捂 寸字旁的字 出入将相 香消玉殒 绝类离群 圣淘沙岛 冰消瓦解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要死不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