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4:56
成语“弃甲投戈”字面意思为放弃盔甲,投掉武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放弃战争或斗争,表示对敌对状态的结束,通常用来形容投降或停止抵抗。
“弃甲投戈”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传》。在这部历史著作中,描述了赵奢在战斗中被迫放弃武器,象征着放弃抵抗的决策。这个成语体现了在绝境中不得不选择放弃战斗的无奈与无助。
“弃甲投戈”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弃甲投戈”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勇气和无奈的选择相联系。在社会背景上,尤其是在战争和斗争频繁的历史时期,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在面临巨大压力和困境时的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战争的形态已经改变,但在处理职场竞争、生活挑战等方面,放弃斗争的心理依然存在。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悲壮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在绝境中挣扎的无奈与痛苦。它可以引发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在面对失败时的脆弱与无助。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比如在某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最终,我选择了“弃甲投戈”,放弃该项目,转而追求其他更有希望的方向,这让我意识到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写道: “战场硝烟渐散去,弃甲投戈我心宁; 曾经激烈斗争意,今朝平和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hrow in the towel”,意指在比赛或斗争中承认失败、放弃努力。这表明了在不同文化中,面对失败和挑战时的共同心理状态。
通过对“弃甲投戈”的学,我深刻理解了放弃与坚持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有时放弃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仍先广行谕告,使众周知:但能弃甲投戈,决不究其既往。
《资治通鉴·唐纪》:“李光弼兵败,弃甲投戈,走还长安。”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败,弃甲投戈,走还邺城。”
《汉书·王莽传》:“莽兵大败,弃甲投戈,走还长安。”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闻汉王已破咸阳,乃弃甲投戈,自刎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弃甲投戈,以迎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