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8:45
“同室操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同一个房间里使用武器”,引申为在同一个团体或组织内部发生冲突或斗争。它通常用来形容同事、同学或同伴之间的争斗,暗示着内斗和分裂。
“同室操戈”出自《左传》,原文为“吴子之亡于楚,楚人曰:‘可使人同室操戈,乃不相伤’。”该成语的背景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有关,强调了内部冲突的悲哀和无奈。
在不同语境中,“同室操戈”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同室操戈”反映了重视团结、合作的传统价值观。现代社会虽然强调个体价值,但内部冲突的现象依然普遍,尤其在职场、政界等领域,了解和避免“同室操戈”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悲哀和失望的情感,联想到内斗对团体或组织的伤害,提醒我们珍惜团结的重要性。
在一次团队合作中,由于意见不合,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同室操戈”的现象。最终,我们通过沟通解决了分歧,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却在同一屋檐下,互相挥动着手中的戈,昔日的友谊被误解和猜忌吞噬,成为了‘同室操戈’的牺牲品。”
在英语中,与“同室操戈”相似的表达是“fighting among ourselves”,虽然没有直接的成语,但传达的意思相似,强调了内部斗争的无益。
“同室操戈”提醒我们在团队中保持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避免因小分歧而导致大冲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我们在交流时更加注重合作与和谐。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王室公孙黑与公孙楚同时看中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犯十分为难,就去向子产讨教。子产让徐吾犯的妹妹自己决定。徐妹看中公孙楚,两人结婚时,公孙黑不服气就全副武装冲进公孙楚的家,公孙楚拿戈相迎把他赶出家门
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矣。